iBond是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的为期3年的通胀挂钩债券,每半年派息一次,利率分为浮息和定息两种,浮息与香港综合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平均年通胀率挂钩,最终派息水平以浮息和定息中的高者为准,债券到期日本金将全部偿还投资者,结构简单和收益有保障的债券为不少小额投资者打开了投资渠道。
“这是双保险的投资项目,一定很多人抢购,很担心抢不到。”香港市民高先生早已准备好一笔资金,正在等待13天之后购买的机会。
13天之后的10月23日至11月5日,每一个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居民都可以认购“通胀挂钩债券”(iBond)。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公布,香港时隔4年将再度发行iBond,发行日期是11月16日,新一批iBond堪称“加强版”,所设置的最低利率达到了以往的两倍水平——2%,目标发行规模为100亿港元,可根据市场反应提高至150亿港元。
此举不仅利于本地债券巿场发展,更为重要的意义则是在经济时艰中惠及民生,为巿民提供保本和赚取稳定回报的投资选项。
iBond是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的为期3年的通胀挂钩债券,每半年派息一次,利率分为浮息和定息两种,浮息与香港综合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平均年通胀率挂钩,最终派息水平以浮息和定息中的高者为准,债券到期日本金将全部偿还投资者。这种结构简单和收益有保障的债券为不少小额投资者打开了投资渠道。
香港特区政府展示iBond吸引投资者的优势
2011年,香港发行了首批100亿港元iBond,持续至2016年,其后因为全球利率水平趋升、香港通胀水平不高而暂停。很多市民仍然记忆犹新,当时iBond大受欢迎,首次发行时即有逾15万人认购,2016年参与人数已增至逾50万人,6年之间累计发行额为600亿港元。相比之下,iBond面世之前政府推出的其他零售债券总认购人数仅约3.5万人,总发行额仅约75亿港元。
“此次iBond回归,主要是因为全球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低息环境将大概率地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全球主要央行实施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在中长期引发的通胀风险也不容忽视。”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说。
香港公布时隔4年之后将在2020年11月16日发行新一批iBond
早在今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在公布目标为“撑企业、保就业、振经济、纾民困”的本年度财政预算案时已宣布,计划在2020年再次发行iBond。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10月4日重申,金融服务业是贡献本地生产总值约20%的支柱产业,如果可以使市民也有更大参与空间,受惠于金融服务业发展,就是更为理想的事情。
由此iBond如约而至。刘应彬认为拥有iBond可以说是获得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如果CPI呈现负数,iBond所设置的固定最低回报可以确保投资不会因为通缩而陷入零收益;如果通胀升温,iBond的回报将与CPI升幅挂钩,投资者的回报至少追得上通胀水平。
刘应彬还表示,考虑到目前的环境,此次发行的iBond设置了2%的定息利率保证,是以往的两倍水平,这在目前的超低息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也谈到,2%的回报保证明显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相信新一批iBond很有吸引力。虽然目前受到疫情影响香港通胀水平不高,但是疫苗出现之后经济将快速复苏,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导致美元贬值及港元跟随贬值,届时香港的通胀水平或会上升,iBond的回报将跟随向上。
港金融管理局10月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批iBond发行事宜(张欢摄)
根据金管局货币及结算处主管阮志才介绍,自10月23日9时至11月5日14时,持有效香港身份证的个人投资者均可至少认购一手即10000港元iBond,市民可以通过配售银行、香港结算公司、证券经纪进行认购。债券将于发行翌日(11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在场外市场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两个二手市场买卖。
中国银行(香港)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公平起见,投资者只能通过一家机构申请认购债券,重复申请将不予受理;市民认购债券的手续费用约为0.15%,中国银行(香港)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将豁免投资者认购和持有债券的全部相关费用。
中国银行(香港)展示投资者通过手机银行申请认购iBond的流程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李兆波谈到,iBond适合一些有闲钱、在股票市场投资不太顺利的市民购买,如果二手市场活跃,iBond的价值有几率上升,如果二手市场不活跃,买家可以持有到期。
目前诸多市场机构已经做出预判,新一批iBond将迎来超额认购,150亿港元的最高发行规模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金管局明确,如果申请总数多于150万份,将以抽签形式配发债券,每位中签者会获得一手(10000港元)债券。
看到iBond激起的踊跃认购趋势,业界专家建议,特区政府未来可以采取增加发行债券的方式,满足基建等支持经济发展的开支需求,尤其在疫情等原因导致特区政府财政储备下跌的情况下,发行低风险、高信用的政府债券将发挥多赢效应。根据市场预测,即便特区政府增发的不同债券总规模达到1000亿港元,社会也足以吸纳。
“在这批iBond之后,紧接着将会发行以65岁或以上长者为对象的银色债券,两项债券的总发行额不少于130亿港元,如果认购反应理想,我会考虑加码发行。”陈茂波透露了此项消息。
根据以往的经验,银色债券的回报比iBond更高,适合一些不想承受高风险而又有余钱作投资的长者认购。
陈茂波强调,2020年牵动香港金融巿场乃至社会经济的因素中不乏“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无论iBond、银色债券,还是国家财政部和不同企业在港发行的债券,都使得资金融通和配置更有效率,不仅推动香港债券巿场进一步发展,而且使投资者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拥有更多选择,利于香港的市民、企业、乃至社会经济战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
6日,国际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布了最新预测,此机构认为,经过2020年,香港经济将在2021年增长5.3%。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400-106-0506关注金巢
金巢集团公众号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金巢集团 微信公众号:jinchao